网易首页 > 网易政务 > 正文

释放潜力 保障“三化”协调 粮食生产“九连增”(全文)

2012-11-06 11:00:44 来源: 新华网
0
分享到:
T + -

新华网河南频道11月6日电   秋收过后,产粮大省河南传来捷报: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

自2004年以来,河南粮食产量屡创新高,先后迈上800亿斤、900亿斤和1000亿斤三个台阶,2011年粮食总产达到1108.5亿斤,连续9年增产、连续7年超千亿斤;今年夏粮产量再创新高,达637.2亿斤,实现“十连增”。

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说,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南省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

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生产能力连上台阶

望着房前屋后到处堆满的金灿灿的玉米,河南省浚县西枣林村村民赵清武满心欢喜。

“增产1000多斤就是1000多块钱啊!”赵清武笑呵呵地对记者说,“俺承包的6亩多责任田,夏季收了近7000斤小麦,秋季又收了上万斤玉米。”

秋收以来,增产丰收的消息不断从中原大地传出:浚县10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766.6公斤,首创全国夏玉米10万亩平均亩产最高纪录。在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万亩核心示范片玉米平均亩产872.3公斤,创全国夏玉米万亩平均亩产最高纪录;淇滨区钜桥镇刘寨玉米百亩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961.9公斤,刷新全国夏玉米百亩超高产纪录。

总结粮食“九连增”的经验,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认为,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的认真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科技人员服务粮食生产的主动性,粮食生产潜力得到充分释放,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增加。

河南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除满足全省1亿人的粮食需求和粮食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外,每年还向国家贡献400亿斤以上的粮食及加工制成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举足轻重。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搞好粮食生产放在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制定了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全省上下形成了重视粮食生产、抓好粮食生产的共识。

据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统计,2011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4790万亩,比2001年增加了1556万亩,增长11.8%。其中夏粮面积由7323万亩增至8030万亩,增加707万亩,增长9.7%;秋粮面积由5910万亩增至6760万亩,增加850万亩,增长14.4%。

“在工业化、城镇化用地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河南省粮食种植面积不仅没有减少,还能逐年有所增加,这充分说明,中央及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重农、惠农政策,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而且调动了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说。

科技成为“金钥匙” 打开丰收之门

“同样是一亩地,现在真比过去多打粮食。”农民赵清武说,“产量比过去高,种地也比过去省劲。种子、肥料、病虫害防治都是村里统一组织提供的,咱只要照着要求做就行了。”

“像收玉米这种事,过去看着差不多就收了,这两年县里农业技术员不让收那么早,让玉米多长几天,说多长一周能增产一成。过去俺不信,可现在玉米真多收了一成,俺服了,这科技就是厉害!”

赵清武所说的“让玉米多长几天”技术,是河南省今年大力推广的玉米适期晚收技术。仅此一项措施,全省玉米增收24亿斤-30亿斤。

正像农民们切身感受到的,科技成为打开粮食连年丰收之门的“金钥匙”。近年来,河南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粮食增产的动力,创新步伐显著加快,创造了一大批新成果、新技术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03年的45.97%提高到2011年的53.5%。

河南省科技厅农业处处长徐功民说:“长长的农业链条中,育种的科技含量最高。目前,品种创新已成为中国粮食增产的核心动力。”据了解,近10多年来,河南主导品种更新的速度由过去6到8年加快到3至4年。每一次品种更新都释放出巨大的增产力量,能使粮食单产提高10%以上。

河南还积极实施农业生产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今年整合投入资金100亿元,启动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百千万”工程,规划建设一批亩产超吨粮的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计划2012年建设高标准粮田1107万亩,到2020年集中打造6000万亩高标准永久性粮田,形成粮食生产高地。

创新体制机制 拓宽增产道路

“过去的10年并非风调雨顺,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九连增,实属不易。”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今后除了继续抓好政策和科技双保险外,还得从转变经营体制机制上入手,向创新要未来。”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批农村青壮劳力进城务工,“老人农业”甚至无人种地的现象日渐突出。为此,河南积极引导耕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集中,推动土地大规模流转,整合各种要素,实行集约化生产,为未来继续保持高水平粮食生产拓宽道路。

截至2011年底,全省登记的合作社达3.4万家,入社农户达226.49万户。河南1亿亩耕地中,已有五分之一实现了土地流转。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提速,土地等要素瓶颈约束日趋突出,对河南而言,人多地少更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最现实问题和核心因素。为了不牺牲农业和粮食,河南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连续13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使全省基本农田面积一直稳定在1.034亿亩以上。同时,加快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全省实施土地整理规模274.93万亩。

在推进城镇化的实践探索中,河南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切入点,正在探索一条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实现就地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目前已确定25个试点县及100个试点村,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图通过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腾出大量土地复耕,确保耕地面积只增不减。(完)

黄晓燕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分享到:
跟贴已关闭去跟贴广场看看 >
网易新闻客户端下载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加载更多新闻
×

永远跟党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返回政务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