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个故事献祖国

李忆祖
01

简介

李忆祖

洋面孔·李忆祖

万个故事献祖国

  • 77岁的李忆祖是一个“传奇”
  • 纯正的外国面孔和血统
  • 1938年于天津出生
  • 被一对中国夫妇收养
  • 在北京长大求学
  • 毕业后赴新疆从事地质及教育工作40余年
02 李忆祖

导语 万个故事献祖国

  • 一张外国人的面孔,
  • 配上一口地道“京片子”,
  • 让人不得不对眼前这位老人产生好奇。
  • 他是谁,
  • 究竟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话匣子一打开根本停不下来,
  • 说到兴起处会哈哈一笑……
  • 今年77岁的李忆祖,
  • 在退休前是一名地质专家,
  • 退休后他成了一位教育学者,
  • 踏上了关心下一代的义务讲学之路。
03

初识李忆祖万个故事献祖国

不知亲生父母是哪国人

眼窝深陷、鼻梁挺直、银发微卷的外表,任谁看了都会犯糊涂,更好奇起他的身世来。

“我只知道自己1938年出生在天津,从没见过亲生父母,后来被养父母带回北京,在北京长大。”对于李忆祖来说,养父母便是那时世上唯一亲人,“没有任何资料,不知道亲生父母究竟是哪国人。”

常有人开玩笑猜他是美国人或德国人,李忆祖总会笑着更正,“我可不是老外,我是如假包换的中国人,外裔中国人。”离开北京五十多年了,李忆袓还是一口地道的北京话,三句不离儿化音。“乡音难改。”他说。

当时,李忆祖的养父母算是北京大户人家。他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后来上了北京二中(现为北京市示范高中)。至今,李忆祖还记得北京二中当时的校训,“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校训对我影响很深,我后来也是遵循这句话工作、生活。”

pic
04 pic

品味李忆祖万个故事献祖国

扎根新疆成真正新疆人

1961年,李忆祖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测量与找矿专业毕业,被分配在北京。毕业后,他两次打报告,坚决要求到当时比较落后的新疆工作。

当时,新疆有地质空白点,李忆祖跃跃欲试。在他看来,“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要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回报祖国”是自己的责任。当李忆祖与50个地质工作者一同来到新疆时,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待就是五十多年。如今,养父母家中的兄弟姐妹都定居美国了,唯独他还留在中国。 20多年间,李忆祖跑遍了天山南北,还曾涉足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阿里地区。年复一年,新疆的煤矿资料逐渐拓印在了李忆祖的脑海里,他就如一个新疆“活地图”。

 可对于当初的选择,李忆祖从没后悔,“当时没感到苦,觉得挺好的。特别是当看到新疆的自然美景时,不管多累都忘了。”

05

知晓李忆祖万个故事献祖国

做我应该做的想做的事情

“并没有想轰动”的老先生却在自己的人生中,不断书写着神奇和精彩。

50多岁时,李忆祖和同事各骑一辆摩托车,从乌鲁木齐出发,途经11个省、自治区,骑到天津,行程9000多公里;2005年,李忆祖在西藏参观布达拉宫排队买票时,当管理人员得知其曾在1972年参与过西藏建设时,让他享受了不排队的待遇;2011年,他不顾年事已高,参与央视《地理·中国》的摄制活动,带着摄制组爬雪山过草地,亲力亲为……

退休前,和大自然打交道;退休后,和孩子打交道。1998年,李忆祖退休了,却闲不住,从事起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任乌鲁木齐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乌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又被聘为自治区青少年科技讲师团讲师,踏上关心下一代的义务讲学之路。他一共做了797场讲座,听众37万多人。

2015年1月4日,“万个故事献祖国”活动在北京大学启动,李忆祖站在北大讲台上聊起了在新疆的工作;1月中下旬,他又从乌鲁木齐跑到博乐做义务讲座,坐火车一来一回要十八个小时也无怨言。

06
从一个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到年近古稀的和蔼老人,李忆祖用一生的时间,诠释着他的“中国梦”和“新疆情”。

对话实录 Q&A万个故事献祖国

  • 小易

    您介意被别人称为“老外”吗?

  • 李忆祖

    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博物馆参观,碰到一个外国人问路,我不会说英语无法回答,还好我朋友的孩子也在,我就让她跟那个外国人解释说我的母语不是英语。每逢这种情况,我会更正他:我不是老外,我是外裔中国人!

  • 小易

    当初为什么选择来新疆?

  • 李忆祖

    那一年,刚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毕业。那时大学毕业生都实行分配,我是北京人,分配在了北京。不管是在那时还是在现在,看起来这都是令人羡慕的一件事。但我不这么想,我打了两次报告,坚决要到新疆来。新疆有很多地质的空白点,我学的专业是地质测量与找矿,新疆需要我这样的人。

  • 小易

    地质苦吗?对当初的选择后悔吗?

  • 李忆祖

    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或者说,我是个善于苦中作乐的人。从没后悔,当时没感到苦,觉得挺好的。特别是当看到新疆的自然美景时,不管多累都忘了。

  • 小易

    地质转教育工作的挑战?

  • 李忆祖

    开始也“比较焦虑”。直到去各学校给孩子们讲课,其中科普是我的强项。为了让孩子们爱听,我自己购置了电脑、扫描仪备课,还养成了每天上网看两个小时新闻的习惯。而且给孩子们讲课这件事,逼上梁山,倒是使我的记忆力恢复的挺好!

07

媒体札记NOTES

李忆祖

虽然长着外国面孔,却有一颗地地道道的中国心、新疆心。口音稍带“京腔”,哈萨克语、维吾尔语也能说两句,最爱吃抓饭,民族舞蹈也能跟着跳一点。

————网易

初次见到李忆祖,这位77岁的老人白发微卷、精神矍铄。屋外风雪飘摇,他站在门口等候,为我们这些年轻人拉开门,一派谦谦君子风度。他高鼻梁、深眼窝,一张西方的面孔,带着笑容,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亲切有礼。仅仅是这些初见印象,就足以让人对他充满好奇与敬重。

————新华网

平日里,李忆祖脸上总挂着笑容,说话不疾不徐。可唯有“老外”两字是他的死穴。每次被当成“老外”,李忆祖就急,一定解释上半天,证明自己是中国人。

————澎湃新闻

李忆祖长着外国面孔,1938年生于天津,被中国夫妇收养。至于亲生父母是谁,为何遗弃他,李忆祖称不想再寻找答案。

————新京报

眼前的这位老人,随口能吟唐诗“唯见长江天际流”,喜欢听评书“七侠五义”,爱看前苏联的电影,年轻时的偶像是女英雄卓娅、保尔·柯察金、吴运铎……种种细节,像极了父辈们的精神特质。

————人民网

语录

  1. 我可不是老外,我是如假包换的中国人,外裔中国人。
  2. 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要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回报祖国。
  3. 新疆山好水好人更好,我热爱这片土地。
08

与李忆祖聊理想和情怀!

在他西方面孔的外表下,活跃着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和一颗深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