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政务 > 北京频道 > 正文

小学生民俗博物馆里学民俗

2013-06-14 13:17:06 来源: 新华网
0
分享到:
T + -


昨天(12日),小学生们来到设在东岳庙里的北京民俗博物馆学包粽子。 记者 和冠欣摄

本报讯(记者 王国强)昨天(12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系列文化活动”在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前来参观的游客和50名来自下三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这里过了一个热热闹闹、古色古香的端午节。博物馆瞻岱门前方院子里举办的斗百草、画王老虎、编五彩缯、学包粽子等传统民俗活动,让老人们格外怀旧,更让孩子们新奇又兴奋。

“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一天叫‘端午’吗?”活动在博物馆老师和小学生们之间的问答中开场了。“因为是五月初五!”一个小男孩手举得最高,站起来答道。“对,‘端’就是初的意思,五月又是午月,所以叫端午,奖一个小纪念品。”从博物馆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拨浪鼓,答题的小男孩乐得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问题一个个地提了出来,小家伙们的热情也被点燃了。不过,遇到“屈原所处的是哪个朝代”时,大家有点儿犯难了。在家长的指点下,一位小同学才怯生生地说出了正确答案。“在学校里,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朗诵课,每到节假日还会参加各种活动,有些知识他们不知道,但经过这次,相信不少孩子就能记住了。”下三条中心小学负责德育的郑老师说道。

接下来的“斗百草”更热闹。“文斗”环节,比的是文学修养和自然常识,“紫薇对黄槐”、“苦参对甘草”,一句句对得非常工整。“武斗”环节,孩子们则个个握着一把杨树叶,玩起了“拔根儿”。“画王老虎”的老习俗同样让孩子们感到好奇。见到老师毛笔蘸着雄黄酒,在前排同学的额头上画了个“王”字,好几个小姑娘早早撩起刘海儿,认真地在后面等着呢。

“我记得小的时候妈妈给我们绑花线、拴荷包,心里别提多温暖了,今天带着女儿来,就是想给她节日的感觉。”特地从大兴赶来的丁阳,耐心地指点着5岁的女儿丁子童包粽子。两片粽叶,一把糯米,两个红枣,丁阳包起粽子来一点儿不含糊,惹得旁边的小朋友纷纷投来崇拜的目光。家住西坝河的李桂茹老人则特意买了三个漂亮的缯子。“年轻姑娘家的时候,我们做的缯子也很漂亮,但这好些年都没有动手做过了,这回专门买了几个,带回去给小外孙系上。”老人说着,眼里满是幸福。

丛晓洁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加载更多新闻
×

永远跟党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返回政务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