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政务 > 北京频道 > 正文

北京市海淀区首个“备案”菜市场开张

2013-05-13 10:39:31 来源: 新华网
0
分享到:
T + -

5月10日,北下关街道的居民在交大菜市场里挑选新鲜蔬菜。这家建在社区楼间通道的便民菜市场,是首家纳入工商部门备案管理的便民菜站。记者 贾同军摄

昨天(10日),北京市首个由工商部门实行“备案”管理的便民菜市场开始试营业,并正式纳入工商部门监管范围。海淀工商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挂着“交大菜市场”的牌子,但按照相关法规要求,“菜市场”必须要有营业执照,必须有符合条件的经营场所,这个菜市场却两者都没有。“为了满足居民需求,工商部门进行了试点政策的突破,即实行备案管理。”

“过道”成了菜市场

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附近的家属楼区,通向高梁桥斜街的一处约三四米宽、60米长的狭长过道,不少从校区出来的居民和师生们由此穿行到街面上。从昨天起,这条“过道”成了便民菜市场。

“看,这完全是敞开式的,所以根本不具备办照的条件。”顺着北下关工商所副所长何永荃手指的方向,正好是“过道”北侧通向校区的家属楼,而南侧就是大马路,头顶上则是半边蓝色遮阳棚,没有完全封闭。

昨天,过道东侧被统一摆上了一长溜柜台,另一侧约2米多宽的地方可以继续穿行。每个柜台后面都标着号码,一共24个摊位。

目前,这里只有零星的8个菜摊、1个水果摊位,多数地方还空着。交大社区居委会主任吴刚告诉记者,仅交大社区就有3000多户、1万多居民,周边还有不少小区和流动人口,却没有一家菜市场。“最近的四道口两家超市,离这儿4站地,老人一刻钟根本走不到。”

 从无照经营变成正规化

正因为周边急缺菜市场,“过道”就自发聚集了一些卖蔬菜和水果的商户,成了周边不少居民买菜的唯一选择。

“我女儿今年40岁了,小时候接送她就走的是这条过道儿。”拎着一布袋蔬菜、70多岁的曹奶奶告诉记者,“我就是这学校的老师,如今退休了,经常到这儿买菜,物美价廉。”曹奶奶从布袋里掏出蔬菜给记者看,“你看,这是我买的一个萝卜、一根黄瓜……超市可不能买这么少,也没这么新鲜!有时候买的水果和粮食拿不动,商户还能帮我送到家里。”

那时,不少商户用破床单、塑料布挂在上方遮阳,摊位上也比较脏乱。“赶上雨天,路上非常泥泞,居民一边打伞、一边拎着菜篮子,还得掏钱,特别不方便。”吴刚说,大约从两年前开始,居委会就一直与工商所、街道、学校后勤集团商量,如何给居民创造一个方便买菜的洁净环境。

昨天,从河南来京经营蔬菜的商户卢战成告诉记者,自己每天凌晨2点开着小面包车去新发地进货,早上6点就开始卖菜,每天能卖个1000多斤。记者问了问菜价,“黄瓜、胡萝卜每斤都是1.8元,西红柿3.3元,芹菜每斤2元……”一位居民说,“我比了比,跟官园早市的价钱一样,不贵。”

吴刚介绍,菜市场正规化以后,入驻的所有商户都需要索证索票,登记进货来源。“如果没有这个正规管理的菜市场,周边马路上会出现很多无照经营的菜贩子,缺斤短两、卫生差,居民就只能去桥下面的夜市买菜……”

 “需求”打开方便之门

居民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最终使得相关部门打开了方便之门。2012年7月,交大社区居委会向北下关街道办事处服务中心交了一份申请书。而街道工委上会讨论后,决定由街道出资近20万元,对“过道”菜市场进行改造升级。去年底至今年4月,改造全面完成。

何永荃介绍,工商所经过向市工商局登记注册处请示,满足三项条件才允许菜市场进行备案经营。即第一,要有街道的批复和认可;第二,便民网点要有市场主体牵头负责,规范商户的经营行为;第三,只允许经营蔬菜、水果等初级农产品和水产品、日用杂品等,其他需要专项审批的产品暂不允许经营。

而根据多方协调,菜市场所在的地方属于北交大,其上级主管单位“北交物业管理公司”具有营业执照,且执照上的经营范围较宽泛,基本满足了上述条件。由此,这家菜市场成了全市第一家“备案”菜市场。

记者从市工商局了解到,北京市政府已通过相关文件,今后,属地政府可以尝试在每个社区确定1个登记注册的法人企业,设置便民网点,从事与社区居民生活相关的经营活动,以此挤压围绕社区、无证无照经营者的生存空间。而“交大菜市场”是此项政策出台以来首个备案制的便民菜站。

金清娣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窦红梅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加载更多新闻
×

永远跟党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返回政务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