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政务 > 五一劳动节 > 正文

沈从岐:当祖国需要时

2013-04-08 14:08:2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0
分享到:
T + -


2009年,建国60周年阅兵典礼现场。

观礼台上,一位身着戎装的老人,手搭凉棚,向远处望去。由于心情激动,扶着栏杆的手有些颤抖。

这一双粗糙、有力的手,不弯不曲,掌中结满厚实的老茧、指尖密布细小的创口,那是常年握刀、触摸刀刃的结果。

这双手曾在浙江山林中挖过野菜,在公安部队中握过钢枪,曾被人称为“创造之手”,但最终,这双手选择了在一个离祖国最近的地方,护卫她的尊严与荣耀。

“敬礼!”随着一声响亮的口令声,老人抬起右手,面向国旗敬礼。胸前累累军功章,在阳光下绚烂夺目,似乎述说着一段不老的传奇。

这位老人就是92式军刀——“天下第一刀”的创始人,沈从岐。

育材

“台湾一天不解放,我沈从岐誓不脱军装。”

1961年7月的一个夜里,刚刚穿上军装的沈从岐写下血书。作为一个刚入伍的新兵,都期盼着在部队苦练本领,保家卫国。但是沈从岐却被分配到了炊事班,工作也很简单--养猪。在外人看来或许这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沈从岐去不这样看。1961年正逢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上下一致勒紧腰带,渡过难关。部队也被要求“继承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在这样的艰苦时期,沈从岐的工作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在那个食不果腹、物资严重紧缺的年代,沈从岐根据当时部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提出立体化养殖的方式,并改造当时的“老虎灶”,发明出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的节能灶。同年,中央军委和公安部联合下发通知,号召全军普及老虎灶和立体化养殖,沈从岐也因此被授予“五号战士标兵”、“毛主席的好战士”等荣誉称号,并受到了毛泽东和刘少奇等领导同志的接见。

1964年6月,人民大会堂。

“啪”,面对贺龙将军,沈从岐一个标准的军礼。

“小伙子,别紧张,刘主席来看你了!”说着,贺龙将军指了指身后的刘少奇说。

刘少奇微笑着走过来,握住沈从岐的手说:“你做得好,做得对,人民子弟兵就应该好好地为人民服务。”说着,把一本签了名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放到了沈从岐的手中。

从此,《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成为了沈从岐的座佑铭。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这本书让他遭受了万劫不复的厄运。

淬火

厄运,就是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时候,悄然降临。

1966年,文革开始不久,刘少奇被拉下马,成为“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当时,沈从岐刚成为负责政治思想工作的指导员,面对上级布置的批判刘少奇的运动,他没有公然反对,而是选择沉默,压下了上级的指示,没有在连队开展任何形式的批判运动。

在那个颠倒黑白的年代,沈从岐的做法无疑是“大逆不道”的。就这样,曾经的“毛主席的好战士”被扣上了“黑爪牙、黑干事”等一大堆帽子,也因此被打回原籍,进行劳动改造。在家乡,沈从岐也受到了地方造反派的“关照”,除了非人的迫害外,还派人监督他昼夜改造。

看着儿子一天比一天憔悴,父亲沈世文老泪众横:“孩子,你还是逃吧!”就这样,带着《毛泽东文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两本书,沈从岐逃进了深山。

从此,松林竹涛、猛兽出没、孤独寂寞一直伴随着沈从岐,苦难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意志的消亡。

在那个“天当被、地当床”的日子里,《毛泽东文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两本书给了他最重要的精神支撑。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时候人生就像诗里描述的一样。1976年,属于沈从岐的春天终于来了。

这年,沈从岐所在的部队正式下发文件,推翻了文革时期强加在他头上的不实之词,恢复了他的党籍和声誉,从此,沈从岐开始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铸魂

1992年的一天,年届六十的沈从岐做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桌子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协议书》陷入沉思。今天他要经受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协议书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中央军委研究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将佩戴并使用仪仗指挥刀,特责成总后勤部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年内完成研制指挥刀任务,并且一定要做到:做成一把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现代化的仪仗指挥刀;在任何情况下要做到万无一失。”

“沈厂长”,站在旁边的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黄昭麟,见沈从岐若有所思,忍不住喊了一声。

“哦!”沈从岐回过神来,表情凝重的站了起来,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我是一个老兵,军委的命令高于一切!”说完,在协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从那以后,老沈就开始了对刀的研究。儿子沈俊买回来的《名刀的历史》启发了老沈的思路。对!没有图纸,就从名刀开始研究。从杀气四溢的大马士革刀到闪耀着东欧寒光的瑞士军刀,从外国利刃到中国古剑,老沈沉浸在刀剑世界里,历经六个月艰苦卓绝的奋战,第一把指挥刀样刀终于做出来了。

捧着半年才打造出来的宝贝,老沈感慨万千。第一次上京送审,小平同志的批示很简洁:“泰山压顶不弯腰”,这个简单的批示让老沈对“打造中国特色现代化仪仗队指挥刀”这句话有了新的见解。

“中国特色?对,中国特色要不学古人、不仿外国,就来个刀剑合璧,把刀的弯给它直过来!”从此老沈投入了对样刀的改制工作中。

第二次,刀鞘太光,没有文化底蕴.......

第三次,凤凰的尾巴翘得太高.......

第四次,龙纹没有气势.......

.......

如此循环改进,直到第十次进京送审。

1992年9月26日,这天对沈从岐来讲,值得永远铭记。当亦风亦鸽的瑞鸟在刀鞘和手柄间振翅欲飞,以深邃的寓意和曼妙造型点燃老将军们眼中的火焰时,老沈留下了辛酸和激动的泪水。这次送审,得到了军委和专家们的一致肯定,对小平同志给此刀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天下第一刀”。

从此,“天下第一刀”名扬四海。接受外国元首检阅,见证香港回归、澳门回归、50年国庆阅兵、60年国庆阅兵,“天下第一刀”始终护卫着国旗。就像老沈说的:“研制这把刀的时候,我把自己的魂也铸到了里边,让它在离祖国最近的地方守卫着,随时等待祖国的召唤。”

丛晓洁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加载更多新闻
×

永远跟党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返回政务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