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政务 > 正文

以有限财力支撑起无限民生 见证江西民生大改善

2012-11-19 09:47:04 来源: 新华网
0
分享到:
T + -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极不平凡的十年,对于奋力追求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江西而言更显弥足珍贵。十年来,江西省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生建设图画。

十年来,江西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文化建设等各项民生财政支出飞速增长。从2007年的498.2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880.9亿元,再到2011年的1429亿元。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个跨越。

十年间,江西始终坚持把民生放在首要地位,政策向民生倾斜,财力向民生集中,感情向民生投入,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参加了新农合的农民办出院手续时获得直补(资料图)

病有所医

十年前,农村流传着关于看病的两句话:“一个听筒、一个针筒、一个手电筒”,“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这两句话真实反映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历经10年,江西为老百姓织就了一张健康保护网。

江西自2009年启动实施医改,三年来,医改总投入达375.8亿元,财政医疗卫生投入年度增幅分别达到51.4%、23.9%和31.7%,均高于当年全省财政支出平均水平。截止到2012年7月底,全省农民参合率达到97.81%,全省参合农民共2188.81万人次得到补偿,补助金额达62.48亿元。

为了让赣鄱大地“光明普照”、“微笑拂面”,江西启动实施了“光明·微笑”工程。三年来,省财政投入3.04亿元为20.15万例白内障患者和9121例唇腭裂患者免费治疗。同时,筹集1.5亿元助推儿童“两病”免费治疗工程扩大到全省范围,累计为427例白血病患儿、55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了免费救治;投入4.6亿元为9315余例尿毒症患者实施免费血透……

学有所教

江西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十年间,全省教育事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跑道一应俱全。

自2002年至2011年,江西财政教育支出累计达1441亿元。特别是2011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达到474.4亿元,比上年增长59.5%。其中,地方财政教育支出达到367.6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为15.1%,2012年将进一步提高到16%。

自2007年起,江西同步实施了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实施城市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工作。2011年,财政筹集48.8亿元为全省618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并提供教科书,为44.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补助公用经费,并对不足100人的农村小学按100人规模补助资金,解决农村小学教学点运转困难等问题;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同时,为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江西财政将新增财力向农村教育倾斜,累计安排校舍安全工程资金17.2亿元、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2.69亿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新建与改造资金9亿元,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资金24亿元,艰苦边远地区教师特殊岗位津贴5亿元……

住有所居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千年前,大诗人杜甫喟然而叹。住有所居,是一个延续了千年的梦想,凝结了无数先人的期望。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到限价商品房,从公共租赁房到各类棚户区改造,江西一直致力于让越来越多的城乡低收入家庭圆“安居梦”。

近年来,江西财政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仅省财政本级配套资金的投入2009年5.9亿元,2010年11.9亿元,2011年14.5亿元,2012年18.1亿元。与投入增长相对应的是保障房套数的迅猛上升。从2007年的3.59万套,上升到2012年30万套,2012年比2007年的建设规模扩大了8倍。

目前,江西省保障性住房在建和建成数量已达131万套。至2011年底,已累计解决87万户家庭住房困难,惠及人口270余万,实现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户数从2007年的3.3万户,扩大到2012年的16万户,提高了4.8倍。

为了以有限的财力支撑起无限民生,江西省还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每年在中央代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1年高于30亿元。

同时,江西省财政厅积极开展担保业务,专门搭建省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投融资平台,以各市县政府提供的相应土地为抵押,融资130元支持全省85个县、市的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有效解决了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五年来,江西共争取中央财政保障性住房建设各类补助资金176亿元,各市、县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土地行政划拨、减免各种收费等筹集资金达750多亿元。

老有所养

“积谷防饥”、“养儿防老”是中国古代文化流传下来的传统思想,也反映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古今每个人的朴素愿望。如今,随着财政对养老保障的空前投入,“养儿防老”已不再是老百姓的惟一选择。

2009年,江西省启动新型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今年7月起已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2009~2011,年江西各级财政共安排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试点补助资金25.79亿元,占两项基金总收入42.12亿元的61%,有的地方还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和当地实际,适当提高了基础养老金标准。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24万人,加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总计覆盖人数达到2212万人,预计到年底可超过2300万人。各级财政按时足额支付基础养老金,已有380多万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城乡居社会民养老保险政策效应初步显现。

精神富足

“生活越富足,人民群众对精神追求就越高;国家越富强,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要求也越高。”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曾这样讲过。当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全面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便显得迫在眉睫。近年来,江西省财政在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精打细算,将文化建设向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倾斜,让每一名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文化带来的精神富足。

2008~2012年江西省共安排9.1亿元,用于“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到2012年共有101家博物馆、109家图书馆、117家文化馆、7家美术馆、1655个乡镇文化站实现了免费开放;投入1.7亿元建成农家书屋16753家。共安排资金1.82亿元,用于基层群众公共健身场所建设,已消灭无田径场、灯光球场(有看台)、篮排球房、游泳池等群众健身场地的“空白县”。投资近10亿元兴建省奥林匹克中心和瑶湖国际水上运动中心,投资4.9亿元兴建省艺术中心……

环境怡人

保护生态环境,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为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百姓呼吸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江西省财政投入近年来可谓是“大手笔”。

近年来,江西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不断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对生态保护重点地区实施补偿政策,支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支持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等生态环保项目建设。2008年~2011年,仅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一项,全省各级财政投入的资金就超过80亿元,前三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35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位居全国第一。每年安排5000万专项资金对五大河流源头和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做得好的县(市、区)进行奖励。2009年,江西省启动农村清洁工程,截止到2012年累计投入4.57亿元为52879个自然村、559个集镇开展农村清洁工程。

数字无言,却最有力。它印证着江西十年的发展,这十年是科学发展的十年,也是民生改善的十年,是老百姓得到实惠更多的十年。(文/谢宗博 戴笑慧 首席记者余桂华)

黄晓燕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分享到:
跟贴已关闭去跟贴广场看看 >
网易新闻客户端下载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加载更多新闻
×

永远跟党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返回政务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