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政务 > 正文

《求是》:科学发展观引领山西步入发展新境界

2012-10-17 09:16:13 来源: 新华网
0
分享到:
T + -

科学发展观引领山西步入发展新境界

   袁纯清

《求是》杂志2012年第20期刊发文章——科学发展观引领山西步入发展新境界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近年来,山西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内陆欠发达省份、资源型地区实际出发,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践行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深刻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充分运用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在自觉自信、自强自为中走出一条富有山西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使三晋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在解放思想中构建科学发展的战略支撑

解放思想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先导性工程。思想之门越封闭,发展空间越受限。作为欠发展、欠开发、欠开放的资源型内陆省份,能不能在能源资源比重大的情况下实现转型跨越,在贫困面较大的情况下实现群众持续增收,在煤矿和非煤矿山多的情况下实现安全发展,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实现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关键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省委明确提出,着眼冲破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心结,从“煤炭依赖”、“政府依赖”、“内陆经济思维定势”、“计划经济模式”和“守成求稳心态”中解放出来,甩掉包袱、轻装前进,以思想解放深化省情认识,以观念革新完善发展思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在巩固和拓展煤炭大省优势,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基础上,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在山西的具体化,使山西实现科学发展的支撑点更加明确,促进了生产力解放,调动了全省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与2006年相比,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4746.5亿元增长到11237.6亿元,5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1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不足2000美元增长到4796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0027.7元增长到18123.9元,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80.9元增长到5601.4元,年均增长12%。

二、在全面转型中走出科学发展的山西路径

山西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支点”,探求一种速度与质量并重、经济与社会同步、当前与长远兼顾、发展与生态协调的发展模式。只有全面转型,才能增创山西科学发展新优势,才能使山西走出“兴于煤、困于煤”的被动局面,走出“好”与“快”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子,避免在资源型地区出现“富饶的贫困”。基于此,我们重新审视煤、立足用好煤,大力推动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努力做好煤与非煤整体联动、地下与地上一体开发,使集约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多元发展成为山西的新亮点。一是着力在“引导”上想办法,把政策支持、产业引导和各类资金集聚到发展非煤产业和新兴产业上。2011年,非煤产业投资2097.3亿元,增长35.2%;新兴产业投资914亿元,增长49.9%,占全省工业投资比重的27.4%;非高耗能工业完成投资2178.7亿元,增长49.7%。二是着力在“强基”上下功夫,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经过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煤炭产业素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矿井总数由2600座整合为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个减少到130个,彻底结束 “小煤窑”时代,进入现代化大矿发展阶段。三是着力在“循环”上花力气,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坚持全循环、抓高端、多联产,启动太原、长治、晋城、运城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市和15个试点园区、121个试点单位,100余个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就地转化率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等指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约束性目标任务。四是着力在“科技”上增后劲,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由2006年的36.34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13.4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11年专利申请数达到1.27万余件,比2006年增长3.5倍。五是着力在“多元”上做文章,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呈现强劲态势。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大幅提升,成为煤炭、冶金行业之后拉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第三大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壮大,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山西通过全面转型,正在实现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粗放高耗增长向集约绿色发展转变、煤电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和现代产业基地转变、资源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转变、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三、在改革开放中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活力

在经济全球化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深度演绎的情况下,我们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科学发展的动力源和加速器,用好区位优势、增创体制优势、拓展政策优势。一是把转型综改作为“总抓手”,坚持以敢行敢试的勇气、善行善试的担当、能行能试的胆略、快行快试的速度,全力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铺开“一市两县”、“一市两园”、“一县一企”和11户省属国有企业试点工作,深化产业转型、用地保障、投资融资、生态环保、城乡统筹、行政管理等十个方面的改革,上马建设煤基合成油项目、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标杆性项目,努力创造一套具有资源型特色的转型标准和范式,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趟出新路。二是牢固树立“开放即发展、发现即发展”的理念,“走出去”通江达海,“请进来”海纳百川。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合作,成功举办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中国(山西)农业博览会及旅游博览会、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一批层次高、商机大、带动强的会展活动,激发了发展活力,扩大了开放半径,使晋商故里成为新的兴商之地。2011年全省共签约1198个投资合作项目,总投资额2.68万亿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晋投资,一大批海外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进入山西投资创业。三是树立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的环境观,既积极创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包容共赢的人文环境,又着力完善“硬环境”,补足“短板”,增强要素保障,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协调化发展。5年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974.5亿元,年均增长32.6%。公路通车里程增加到13.5万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投资1000多亿元的“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基本实现 “水瓶颈”向“水支撑”转变;山西省大剧院、科技馆、图书馆等十大公益建筑拔地而起,成为山西扩大开放和改善民生的新地标、新阵地。

四、在民和民安中共享科学发展的幸福成果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坚持民生为大、民生为重、民生为先,把心思放在百姓身上,把政绩建在百姓心上,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一是全方位

提升山西形象和人居环境。坚持建设绿化山西,每年造林400万亩以上,绿化覆盖率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建设气化山西,已建成输气干线管道1600公里、支线管道725公里,煤层气、天然气总利用量达到41亿立方米,覆盖全省所有市和70%的县(市、区);建设净化山西,节能减排并重、治污创优并举,11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建设健康山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5.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二是全方位改善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条件。先后投资600亿元,在农村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村级卫生室、村通广播电视、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十个全覆盖。三是抓实安全生产这个“头号民生工程”。尊重和敬畏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政府安全监管两个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以煤矿为重点,覆盖非煤矿山、尾矿库、道路交通等各行业各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防范和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明显好转。2011年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085,比2006年下降90%,连续两年多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四是全方位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立社会平等向上发展机制,社会平等流动机制、社会平等保护和特殊保护相结合的机制,让人人充分享有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方式;建立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以及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机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合理统筹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进一步实现民有其业、民有其得、民有其保、民有其居、民有其乐、民有其安,使转型跨越发展获得最广泛、最深厚、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五、在强基固本中提供科学发展的坚强保证

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党,根本在班子,成败在干部。山西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强队伍纯洁之基、固立党为公之本,强作风纯洁之基、固执政为民之本,下功夫建设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着力打造一支在转型跨越发展上有激情、有能力、有思路、有作为的干部队伍。一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全省部署开展为期半年的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通过专题培训、重温入党誓词、组织先进事迹报告等多种形式,使党员受到教育、群众得到实惠。二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先后出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6条意见、优化班子结构7项具体措施的“6+7”举措;运用“两推两议两差额”方式选用干部,扩大了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着力加强市、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实行省委书记与市、县委书记谈心制度;完善对干部的考核,公开结果,奖优罚劣。三是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圆满完成新一届农村“两委”换届工作,班子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干部结构得到优化;新建961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省2.8万个村实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省委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组建党组织。四是开展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狠刹闲话生非的不良之风、拉拉扯扯的庸俗之风、吃拿卡要的恶劣之风,治庸提能、治懒提效、治散提神、治软提劲;深入开展干部下乡住村包村活动,去年以来全省12万多名干部下乡住村2.1万个,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6.7万个,干部“接地气”,群众顺心气。五是有效预防和坚决惩治腐败。建立具有山西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扎实推进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切实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建设开通“山西阳光农廉网”,促进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努力保持思想纯正、品行端正、处事公正、为官清正。

黄晓燕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分享到:
跟贴已关闭去跟贴广场看看 >
网易新闻客户端下载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加载更多新闻
×

永远跟党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返回政务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