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政务 > 正文

一大代表风云录·王尽美

2012-10-16 10:43:04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分享到:
T + -
核心提示:王尽美深信通过共产主义进行社会变革,能改变个体命运。他从事工运因劳累染上肺病,临终前还不忘叮嘱战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人物志】王尽美

山东诸城人,生于1898年,卒于1925年,1921年春发起并创建济南党小组,1921年7月参加中共“一大”

他出身贫寒,但相信通过社会变革能改变个体命运;他多才多艺,能拉胡琴、吹短笛,且自编新词宣扬革命思想;他慷慨激昂,为争取罢工早日胜利,率领千余工人拦住奔驰的火车;27岁时,他因患肺结核,英年早逝

“耳朵大,长方脸,细高挑,说话沉着大方,很有口才,大家都亲切地叫他‘王大耳’。”这是毛泽东对王尽美的印象。

1921年7月,王尽美和毛泽东同为“一大”代表,那年他23岁,是最年轻的几个人之一。

他1921年入党,1925年去世,在短暂的4年中,他用尽心力,引导工人阶级走上自我解放的共产主义道路。

在王尽美来到“山海关铁厂”之前,那里的工人们只知道自己属于哪个帮派,却并不知晓他们属于哪个阶级。

来自天南海北的工人们,被封建帮派捆绑在各自的小山头上。他们斗争的重点,是各个帮派间的矛盾,而非反抗统治阶层对他们的压迫。

王尽美到那里之后,多次领导铁厂工人罢工,迫使统治者答应他们的要求。他领导山海关铁厂工人罢工时,工人们在铁道上,一字排开,以肉身拦住火车。

随后,王尽美在整个秦皇岛、山海关地区的工厂都建立起系统、严密的工会组织,工人们相互支持、联系,成为令当局侧目的力量。

山东诸城大北杏村,一个只有三百多户的村庄,潍河水流湍急,绕村而过。村里约有10余户地主,剩下都是生活贫困的佃户。

王尽美出生时,据说红光满屋。因为父亲早逝,王尽美的家格外贫困。王尽美的母亲为了让他受教育,便送他去地主家,做少爷的陪读。

他的成绩远好于地主少爷,所以常受到地主责骂和少爷捉弄。

而他前后两任伴读的地主少爷都因病过世,他便被指责为命“硬”,被赶出地主家。

王尽美的母亲常含泪解释:“这就是穷人的命啊。”王尽美问:“‘命’不好,不能换一换吗?”

王尽美开始对政治书刊产生浓厚兴趣。他感到社会的变革关系着每个人的命运。

为借书,他经常跑40里路到诸城县立高小。有时他甚至跑上80里路,到相州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王翔千借书。

高等小学毕业时,王尽美对时局的独特见解,闻名乡里。

一次,他到县立高等小学做客,适逢毕业典礼,老师们请他讲话。尽管没有准备,但王尽美侃侃而谈,从读书目的讲到社会改革。他越讲越兴奋,从上午10点讲到下午1点,师生们宁肯推迟午饭也不愿打断他的演讲。

1919年,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遭镇压后,山东各地区团体纷纷举行集会和游行。

一向关注时局的王尽美也加入到游行的行列中,他和同学们一起开展街头反日爱国宣传。

据当时的人们回忆,王尽美身着校服,胸前斜披写有“还我河山”的白布条,站在街头慷慨陈词,不时挥舞拳头、手臂。他悲愤的情绪和雄辩的口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反日白热化的情况下,王尽美保持着冷静。他反对见到日货就烧、砸的行为,强调区别对待:第一次查到卖日货,准许商家销货,第二次查到,廉价拍卖,第三次查到才予以没收。

1919年,王尽美升入省立一师,因为不满于校长的腐朽治校方针,他发动同学们开展学潮,要求撤换校长,废除腐旧的教育制度。

在王尽美带领下,一师一千多学生总罢课,教育厅最终撤换了校长。一师的学潮在全省引起震动,王尽美的名字为更多人熟知,甚至成为青年榜样。

在五四运动中,王尽美认识了省立一中的学生邓恩铭,两人志同道合,结为好友。

拉胡琴的革命者

1920年8月,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交往甚密的王乐平,收到陈独秀的信件,在信中,陈邀请他在济南建立共产党组织。

王乐平是老同盟会员,五四时期非常活跃,曾代表山东各界赴京请愿。但他不是共产主义者,于是他向陈独秀推荐了热衷于共产主义的王尽美、邓恩铭。

早在一年之前,王尽美就从《新青年》等杂志上读到介绍苏俄情况的文章,并对此产生兴趣。

当他得知北大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时,曾立刻赴京,咨询研究会成立的经过。罗章龙和邓中夏等人不仅向他介绍了研究会的情况,还介绍了许多共产主义理论书籍给他。

当王尽美接到王乐平的通知后,他与邓恩铭联系上海早期党组织。1921年春,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

1921年6月,王尽美和邓恩铭赴上海参加一大,他们是最早到达上海的一批党员。

他有朝气,谈话从容大度,给其他人留下深刻印象。

“一大”后不久,王尽美在赠友人的诗中写道“尽善尽美唯解放”。王尽美原名叫王瑞俊,此后,他将名字改为“尽美”。

从上海回来后,王尽美在济南组织成立了济南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每有空闲,王尽美就去闹市区或者大明湖畔演讲。他常常一袭月白长袍,言语亲切,所讲的道理通俗易懂,引得许多人围观。

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妇联福利部副部长的刘淑琴当年就是王尽美的听众之一。

1923年,刘淑琴在山东省立女子师范读书,路过济南捍石桥时,听见有人演讲,她立刻被吸引住了,很想认识这个演讲者。一年后,在她加入共产党的会上,她见到了令她惦记良久的演讲者,正是王尽美。

他还会用《苏武牧羊》的老调,填上自己创作的歌谣,四处弹唱:“工人白劳动,厂主吸血虫。工人无政权,世道太不公。工人站起来,革命打先锋。”

在旅行中,王尽美时常携带乐器,或短笛或胡琴。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国共合作后,在从天津回济南的火车上,王尽美不坐头等车厢,而去普通车厢,为的是对中下层民众宣扬革命道理。每到一站,有人上有人下,他就一遍遍反复讲。讲累了,就拉一阵胡琴。

受辱死,不若奋斗死

1922年2月,王尽美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共产党及各民族大会,回国后,在济南创办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并任主任。

那年7月,王尽美被派到山海关开展工人运动。

山海关是京奉铁路咽喉之地,又有全国最大的铁路桥梁生产工厂,为军事、经济要地。

王尽美以学徒身份,进入“山海关铁厂”———一家生产铁路设备的工厂。他白天翻砂,晚上教工人文化课,同时宣传革命活动。

王尽美很快发现,开展工作的最大障碍,来自工人内部山头林立的封建帮派。在他的引导下,工人们认识到资本家才是大家共同的敌人,并觉得王尽美到过苏俄,见过世面,可以信任。

1922年9月,有工人被无辜开除。工人们群情义愤,要求厂方收回成命。

王尽美决定引导斗争,并组织大规模罢工斗争。在他引导下,工人俱乐部向厂方提出六项经济上的、政治上的要求。

铁路当局不予答复。王尽美召集露天大会。工人们步伐整齐地来到会场。会场上竖着一面大白旗,上书“劳工神圣”四个字。

10月4日,罢工开始,1000余名工人参与罢工。王尽美在《山海关工人宣告罢工真相》中称“不罢工也要冻死饿死被压迫死,如其受辱死,不若奋斗死。”

宣言发出后,全国工人声援,开滦煤矿的三万工人捐助了一日的工资。王尽美将捐助都用于接济最困难的工人家庭。

但罢工时间一长,工人们的困难变大。王尽美反复考虑后,决定卧轨截车,迫使当局答应条件。

10月9日上午8时,1000多名工人扛着旗帜,在铁路上排开几百米长的队伍。他们或卧或立,把这一段铁路挤得满满的。

8时35分,开往北京方向的4次快车出站了,工人们齐声呐喊:“如不答应条件,就死在这里。”

列车呼啸而来,汽笛震耳欲聋,但卧轨工人无一离开。列车最终急刹车。此时,车头距离最前面的卧轨工人只有十几米远。工人们围着火车朝车站高喊口号。

10月12日,京奉铁路当局答应了工人的全部要求。

此后,王尽美又参与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

1923年2月中旬,榆县县政府以聚众闹事为由,抓捕了王尽美。

工人们立即组织400多人包围县政府。县长只好放了王尽美。

在组织工人运动的过程中,王尽美患上了肺结核。1925年,王尽美在参与组织胶济线大罢工时,终因劳碌过度开始咳血。

于是他在演讲时偷藏一块手绢,咳血时就擦掉血渍继续演讲,尽管脸色苍白,却依然声如洪钟。

1925年6月,王尽美回乡养病。病情未见好转,

王尽美提出去青岛,再看看战友。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病逝于青岛。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途经山东,写下了怀念王尽美的诗句。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王宗亚 本文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分享到:
跟贴已关闭去跟贴广场看看 >
网易新闻客户端下载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加载更多新闻
×

永远跟党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返回政务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