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政务 > 正文

齐鲁农家浸书香 山东6.7万农书屋行政村全覆盖

2012-10-16 09:13:13 来源: 新华网
0
分享到:
T + -
核心提示:北宋文学家苏辙曾赞言:“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这句9个世纪前描述勤学之风在山东人家盛行的名言,如今在山东广袤的农村地区有着现实版的注解。

新华网山东频道10月15日电(记者徐金鹏、刘宝森)北宋文学家苏辙曾赞言:“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这句9个世纪前描述勤学之风在山东人家盛行的名言,如今在山东广袤的农村地区有着现实版的注解。

自2007年农家书屋建设全面开展以来,山东克服行政村多、建设任务重、资金紧张等困难,建成农家书屋6.7万家,提前实现行政村全覆盖。9月底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总结表彰大会上,山东农家书屋建设获多项国家奖励,省新闻出版局及其下设的农家书屋办公室分获“2012年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和先进集体称号。

·6.7万家农家书屋全覆盖

仲秋的夜晚,华灯初上。位于潍坊市潍城区黄家社区的农家书屋如同往常一样热闹起来。免费办理借阅卡的提示牌、醒目的书籍分类标识让这里与城市图书馆几乎无异。管理员李帅说,书屋自2010年建成以来,坚持每天开放,考虑到季节的变化,还将夏秋季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十点。

黄家社区农家书屋是遍布山东全省的6万多家农家书屋的缩影。自2007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在山东全面开展以来,山东共投入建设资金10亿多元,建成各类农家书屋6.7万家,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缕缕书香入乡村,齐鲁农家尽读书”的氛围在全省范围内形成。

5年来,山东在书屋建设上投入了“真金白银”,采取了多种建设路径:省书屋建设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国家奖励资金7300余万元,市、县级专项经费5亿多元;将书屋建设和创建小康文明村、包村帮扶、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相结合;广开渠道,动员机关、团体、企业、学校捐赠;资金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不少“农家书屋”都是“高标准”配置。在烟台牟平区尹宋周村,设置在1800平方米文化活动中心内的书屋藏书1.5万余册,涵盖政治、历史、农业科技、法律、文学等类别。报纸订阅达到30多种,品牌电脑20台。

·重管重用扩内涵聚人气

今年6月以来,山东1.5万家农家书屋陆续“扩容”,一些紧跟社会潮流的新版图书成为农民借阅的热门。

据了解,虽然山东农家书屋已实现全覆盖,但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前期建成的部分书屋图书质量不高、品种不全,有些地方书屋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为此,山东省财政下拨了3000万元资金,按照每个农家书屋2000元的标准进行图书更新,目前更新已全部完成。

为让书屋迅速聚集人气,一些地方花了不少心思选择场地。在泰安市新城街道办事处巧山社区,社区党总支反复研究并征求村民意见,将书屋设在村文化大院,进行统一规划。记者看到,占地120平方米的高标准农家书屋,可同时容纳30个读者。管理员孙红军是经过层层选拔才得到这份义务兼职工作的,村民一致公认他有文化、素质高。

“书屋对2万余册图书和300余张音像制品进行了全面整理,实现了规范排架。”他说,“书屋完善了图书借阅制度、书屋管理制度、管理员工作职责,并张贴上墙,做到了‘借阅有程序,本本有去处’。”

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宿华介绍说,山东已建立健全了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使用制度,实行“五统一,三到位”,即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出版物种类、统一书屋标识、统一开放时间。出版物上架到位、分类保管到位、定期更新到位。

·金屋银屋不如送座书屋

在微山县新张庄村,记者碰到了村民徐道伦。他常年做水貂、狐狸、乌苏里貉等特种动物养殖。他说自己是书屋的常客,通过养殖技术方面的书籍和影视资料成了“土专家”,并带动7家养殖户成立了特种动物养殖合作社共同致富。

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杨树国说,多年来,山东各地创新图书利用思路。发放“明白纸”,探索图书馆总分馆模式,建立出版物流动站、图书交换站,设立“流动书屋”……一项项新颖的做法有效避免了图书被束之高阁。各地还通过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比赛、读书日等活动,让书屋用起来、动起来。截至目前,山东通过农家书屋培训各类农业技术、进城务工等人员500余万人次,从农家书屋走出一批种植养殖大户和农村致富带头人。

农家书屋不仅让农户“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更潜移默化地改善着村风村貌。

“改革开放后,村子富了却刮起了赌博之风。晚上到村里一走,常听到麻将声,许多孩子放学就跑到网吧,有的甚至为上网去偷窃。”回忆起过去,青岛即墨大金家村委负责人不禁感慨。“如今大不一样了。每天下午到晚上,尤其是周末,村图书阅览室内就人声沸腾。”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表示,山东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建设农民身边的图书馆,建设没有围墙的学校、没有门槛的文化之家,让农村的文化味儿浓起来。现在来看,农家书屋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地标”。

黄晓燕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分享到:
跟贴已关闭去跟贴广场看看 >
网易新闻客户端下载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加载更多新闻
×

永远跟党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返回政务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