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政务 > 正文

一大代表风云录·何叔衡

2012-10-11 09:54:16 来源: 新华网
0
分享到:
T + -
核心提示:一大召开时,何叔衡与毛泽东同为湖南代表。他为人勤勉朴实,颇有长者之风。而他的后人,也继承着他的精神,务农、打工,自食其力。


何叔衡


何叔衡家书


何叔衡故居为一所具有浓郁宁乡特色的普通农舍

寻访人物

何叔衡

1876年生,无产阶级革命家。谱名启璇,学名瞻岵,宁乡人,清末秀才。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新民学会骨干会员,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成员。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1928年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任共产国际救济总会和全国互济会主要负责人。次年秋赴中央苏区,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内务部代理部长等职。“左”倾错误统治中央后,被撤销全部职务。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至福建途中,在突围战斗中牺牲,时年59岁。

在我们这次寻访的湘籍早期共产党员中,何叔衡以其“一大代表”的身份而声名远播。不过,我们对他的了解也仅此而已。这位当时年龄最长的“一大代表”,究竟有着怎样的献身革命的动人故事?近日,记者展开了一次寻访。

一条由两座山谷夹着的山路弯弯曲曲向大山深处延伸,沿山路拾阶而上,在山坳中央有一栋普通的农家小院,这就是何叔衡在宁乡县沙田乡长冲村杓子冲的故居。故居里遗物不多,每间房内只有几把旧椅,或一张旧方桌,或几个竹筐,黄褐色的土墙上甚至结有蜘蛛网。透过这些斑驳残旧的遗物,我们仿佛感觉到何叔衡正在慢慢走近……

始终“像头牛一样勤勉做事”

同行的党史专家告诉记者,何叔衡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其父是位勤劳朴实的农民,在做事做人方面都对何叔衡产生了很大影响。何叔衡7岁那年,由于家中孩子多,父亲就在饭量上对孩子们进行限制。何叔衡每餐只有一碗饭,因此常常饿着肚子。一天,何叔衡放牛回家,几下子就将饭吃光了,但还是感觉很饿。他对父亲说:“吃饭要是能像牛吃草那样,能放肆吃饱就好了。”父亲当即告诉他:“你长大了只要像牛一样做事,一定会吃得饱的。”何叔衡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这句话。

1927年,在被白色恐怖包围的上海,何叔衡胆大心细,机智果敢地应对国民党特务的破坏与盯梢,以极大毅力坚持党的地下工作。1930年7月,面对两个女儿及次女何实嗣的爱人杜延庆被捕,长女何实山的爱人、已是湘东南特委书记的夏尺冰被敌人杀害于长沙街头,何叔衡强忍悲痛,教育家人要抱定舍身忘家的决心。他说:“一个共产党员不应该死在病床上,他一定要死在大马路上。”

一生中,何叔衡始终“像牛一样勤勉做事”。他曾担任苏维埃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等职,工作内容繁杂,但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当众砍烂裹脚布尖脚鞋

在何叔衡的家乡,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其曾孙何盛明。他告诉记者,在曾祖父59年的人生历程中,有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包括读书和教学。

何叔衡任教时致力于传播“新学”,很快赢得了广大进步教师的支持。在教学内容上,除了讲授儒家经典外,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学生们耳濡目染,颇受熏陶,思想认识逐渐提高,毕业后参加革命的不在少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率先剪去头上的辫子,还动员周围的男人剪辫、女人放脚。暑假回到家中,他看到家里的仆人还裹着脚,就操起菜刀,将家中的裹脚布和尖脚鞋全部搜出来,当众砍烂。”

“何青天”将欺压群众者法办

何盛明说,曾祖父耿直和无私无畏的品格,很受毛泽东欣赏。1931年在毛泽东的举荐下,他担任了苏维埃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

1932年5月,有人向何叔衡举报瑞金县委组织部长陈景魁滥用职权,欺压群众。何叔衡亲自带人调查。50多岁的寡妇李秀梅向何叔衡哭诉道:“陈景魁见我儿媳长得漂亮,就进行调戏,还用酒将她灌醉,然后实施强奸。我儿去区里告状,竟在路上被陈景魁派来的一伙打手打伤,手臂和腿骨均被打断。”何叔衡听了非常生气,结果发现陈景魁不仅欺压民妇,还拉拢一伙恶棍,经常在一起打牌、酗酒、强摊款物,对不服从者打击报复。何叔衡以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的名义签发了对陈景魁的逮捕令。

此时,何叔衡收到了一封装有子弹的恐吓信。有人劝何叔衡说:“陈景魁手下有一帮黑势力,你千万要小心!”何叔衡轻蔑地笑道:“共产党人生来就是与黑势力作斗争的!这帮恶棍若不除掉,民众何以安宁?”何叔衡决意要将陈景魁枪决。后有人传言:“中央某领导人讲了,陈景魁不能杀。”何叔衡坚定地说:“我身为执法干部,要排除干扰!没有胆气和硬劲儿,就难以主持公道!没有公道,民众如何生存?革命如何发展?!”何叔衡速战速决,将陈景魁公审后枪决,其他恶棍与打手也受到了严惩。李秀梅为感谢何叔衡主持公道,特地酿了一壶米酒送去。何叔衡婉言谢绝:“我本来就是专门与坏人作斗争的,怎么能反过来收受你们的东西呢?”后来,“何青天”的美名在苏区传开了。

“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关于何叔衡牺牲时的细节,后人有不同记忆。

1935年2月24日,何叔衡等一批中共领导人从江西转移到福建,因便衣队一时大意,做饭时冒出来的炊烟很快引来了保安团。几十名便衣队员用驳壳枪且战且走,冲到大山上后,匪兵仍紧追不舍。何叔衡气喘吁吁,快跑不动了,又不愿拖累同志,他面色苍白地向带队的邓子恢大喊:“你快开枪打死我吧!”邓子恢让警卫员架着他跑。跑至一悬崖处,何叔衡抓过警卫员的枪就要自杀,警卫员为了护枪,手一松,何叔衡趁势向崖下一跃。何叔衡实践了他生前说过的“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邓子恢后来痛心地回忆,当时他们过了这座山,依托一条小河将追兵打退了,何叔衡若能被架着再跑一段,也许可以免于殉难。

后人根据邓子恢的回忆,长期认为何叔衡是坠崖而亡。上世纪60年代,福建当地公安机关审讯一个当时的反动派人员时,才了解到何叔衡牺牲时的更多细节。据交代,敌人战后进行搜索时,在山崖下边发现了一个躺着的老人,头破血流。敌人开始搜身时,老人突然苏醒,抱住敌人的腿欲搏斗,结果被敌人连击两枪打死。伪保安十四团第二营营长李玉, 解放后被捕时亦有同样供述。

后人坚守勤勉家风自食其力

由于相隔年代久远,何叔衡的孙子何如辛、何霞飞和曾孙何盛明、何光华,也只能通过何叔衡家书中的只言片语或相关历史资料,去感受长辈的精神光辉。

何盛明告诉记者,“马日事变”后,何叔衡直奔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长沙寻找党组织。旋即,自称“忘家客”的何叔衡远赴莫斯科。期间他写来的家书对后人明言:“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求善终,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此数言请你注意。”这些至今看来充满以身许国的话语,后来一直成为何氏家族最为重要的家训,何叔衡的精神始终激励着后人坚守勤勉家风。

“我们都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绝对没有给前辈抹黑!”年过花甲的何盛明告诉记者,他当过井下矿工,如今靠微薄的退休金在老家颐养天年。对于自己的生活境况,何盛明说:“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分别在青岛、长沙工作,结了婚、买了房。作为寻常人家,我们过得很安心。”

年近六旬、身材矮小的何光华一辈子在家务农,如今还靠打工维持生计。由于家境贫寒,何光华的两个孩子早早辍学,外出打工谋生,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王宗亚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分享到:
跟贴已关闭去跟贴广场看看 >
网易新闻客户端下载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加载更多新闻
×

永远跟党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返回政务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