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政务 > 正文

奏响扶贫“大合唱”(走基层·贫困山区行)

2012-08-19 11:23:06 来源: 新华网
0
分享到:
T + -
作为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地处大别山区的湖北大悟县探索把各项支农资金整合起来,把钱用在“刀刃”上,劲儿往一处使,合力扶贫攻坚,沉寂已久的山区变了……

平坦的水泥路通到各个村庄,一片片茶园、板栗树分布在公路两旁的山坡,一幢幢漂亮的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走进著名的将军县湖北大悟,一幅幅美丽图画让人赏心悦目。

作为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地处大别山区的大悟县探索把各项支农资金整合起来,把钱用在“刀刃”上,劲儿往一处使,合力扶贫攻坚,沉寂已久的山区变了……

搬了:走出穷山换新颜

盛夏的田野郁郁葱葱,转过几个坡坎,一处白墙灰瓦的小村庄跃入眼帘:两层楼的“连排别墅”、平直的水泥路、整齐的太阳能路灯,花草点缀、绿树掩映……

这是大悟县新城镇江冲村的移民新村,2011年,23户贫困户从深山迁到这里。

“苦日子算是熬出头了!”50岁的村民徐春莲满脸喜悦,带着记者走进她家。三层小楼,4间卧室,2个卫生间,“三代人住也不挤,还装了太阳能,天天都能洗澡。”徐春莲边走边说。最让她高兴的是新家靠近公路,老伴打工、孩子上学都方便多了。

回忆起祖辈居住的俞家湾子,徐春莲一阵唏嘘:“那个小泥湾,苦呀!”守着三间土坯房、两亩口粮田,最让她提心吊胆的是,一下雨,羊肠小道一走一滑,孩子们要走十几里的山路去上学。“也想做点小买卖,可赶头猪到收购站也得走上一天,咋能行?”

交通闭塞、生活不便、增收无望,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从2009年开始,作为湖北省新一轮扶贫搬迁试点县,大悟县将扶贫搬迁工作与生态移民工程、单亲特困母亲安居工程、危房改造工程、铁路搬迁工程等结合,整合资金办急事、办大事,对深山里的贫困户实施搬迁。

移民搬迁,是深山里的贫困户最盼望的事。光靠农民自己搬不起,光靠一路资金办不好。

“劲儿往一处使,五指攥成拳,农民最欢迎。”江冲村党委书记吴汉川说,江冲村移民新村2010年建成,共整合各项专项资金350多万元,水、电、路、沼气池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综合投入户均15万元,而每个搬迁户只需负担6万元。

国家补大头,农民出小头,亲戚帮零头。3年来,全县共有1199户农民、4483人搬出深山,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移民新村。

美了:老村庄透出精气神

“要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住的舒心,就要让老村庄透出精气神。”严河村党委书记徐祥说,以往村里房破、路烂、塘臭,老百姓住着憋屈。

2010年严河村被列为县“整村推进示范村”后,全村共整合各部门扶持资金以及社会筹资446万元,对基础设施、村容村貌进行了改造,还建起了两个小型污水处理池。

如今的严河村,304省道穿村而过,路一旁是连排的2层移民新居,另一侧是三三两两、沿坡而建的“原住”民居,都是白墙灰瓦、清爽干净。“我们改造危房、引进自来水,硬化通组路、整治塘堰、疏通沟渠,还把100多户的旱厕改成了水厕,建了垃圾池、沼气池,村里再也不是臭烘烘的了。”徐祥书记娓娓道来。

流水潺潺,稻香缕缕。村庄美了,紧邻徐海东大将亲属烈士陵园,严振善和其他移民搬迁户办起了红色旅游“农家乐”,仅此一项他家年增收3万元,买房子欠的债已经快还清了。

基础设施改善,严河村成功引进资金办起了花生油厂和民族乐器厂。农民种在山上的花生、竹子值钱了,在家门口打工更方便了。

大悟县县委书记万忠鑫说,县里每年启动10个村的整村推进,确保每村财政扶贫资金投入达到100万元,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不少于200万元。

富了:茶产业带起一方百姓

站在三里城镇柏园村的山头,漫山的茶园非常壮观。大悟县副县长刘圣堂说,这万亩茶园让全村347户全部脱贫,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880元增加到去年的7100元。

“我们与河南信阳仅一峰之隔,山上原有的野茶品质优良,不比‘信阳毛尖’逊色,关键是要有产业带动。”刘圣堂说。

为把企业做成产业,把山里的资源变成百姓手中的财富。近年来,围绕建设高效优质无公害茶园,大悟县投入各类资金14650万元。

茶园规模迅速扩大。全县实行茶叶产业连片开发,三个片区各新开挖无公害茶叶产业基地1万亩,拥有20个500亩以上的种茶专业村。

茶叶品质不断提升。2004年以来,全县投入各类扶贫和专项惠农资金3000多万元,为茶农提供优质茶苗、引进标准化生产加工设备等。目前三里茶叶已走出湖北,畅销全国,在“中茶杯”、“陆羽杯”等大赛中屡屡获奖。

农户种茶热情高涨。政府对新建茶叶基地农户每亩补助400元。目前全县12万农户,有10万多户种茶,全县茶园面积达100亩以上的企业185家,以茶叶生产经营为主的休闲农庄60个,茶产业的发展正向规模化、生态旅游方向发展。

在茶园的山路上,阳光透过树叶在50岁的柏园村居民汪良国身上洒下一片碎金。几年前,因为两亩坡地“连口粮都保不齐”,他不得不为每年两三千元的收入外出打工。如今种着30亩茶园,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我还有20亩荒山要改成茶园呢。”

“守着大山,只要政策好、项目好,我们都能致富!”汪良国自信地说。

黄晓燕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加载更多新闻
×

永远跟党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返回政务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