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政务 > 正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硕果累累

2012-08-17 14:02:47 来源: 光明网
0
分享到:
T + -
8年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新的时代条件,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作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

又是一年万木葱茏、生机盎然。

8年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新的时代条件,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作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

8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理论界专家学者的辛勤努力下,工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凝聚哲学社会科学界力量、推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这是一项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工程、生命工程、基础工程。

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研究,推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是我们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条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着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深入研究阐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理化、系统化、普及化。

工程把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重中之重,组织课题组从不同学科角度加强对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概括和提炼,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工程组织编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编写《论党的群众工作》、《论文化建设》,为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提供了重要辅助材料。工程还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系列研讨会,推出了一大批理论研究成果。八年来,工程组织召开各类专题研讨会100多次,在中央主要报刊发表理论文章4000多篇。这些工作,增强了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虞云耀认为,通过实施工程,把我们的经验进一步转化为系统的认识,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体现到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中,形成富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

推进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为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重要依据

在工程专家陈先达教授的书架上,摆放着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他告诉记者,尽管经典作家的许多著作都研读过,有的还不止一遍,但工程推出的这两部文集,因译文准确、方便阅读,成为使用率最高的“手边书”。两部文集是工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为人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权威文本。

编译一部高水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文本,不是简单地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相关著作汇集在一起,或者在已有文本基础上略作增删的技术性工作,而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参与编译工作的许多工程专家既是优秀的翻译家又是出色的理论家,他们扎实的外语功底和深厚的理论修养为编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央编译局原局长韦建桦说:“编译经典著作是一项严肃的科学工作。译文修订不是简单的文字对号,我们反复推敲,参考不同文字的译文,通过集体讨论,在弄清原意后再作修订。有些重大修改经过认真研究才确定修改方案。”

2009年12月,经过5个寒暑的艰苦努力,总字数近800万字的两部文集问世。这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件大事。理论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两部文集编选精当、译文准确,体例新颖、注解翔实,同以前出版的马列著作相比,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代表了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的最高水平”。

2011年,工程又以两部文集为基础,推出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选编》坚持“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完整准确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对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导读》紧紧围绕《选编》所选篇目,以准确的观点、透彻的说理、通俗的阐释,深刻阐述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选编》和《学习导读》为党员干部学习经典提供了重要辅助材料。

为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研究,工程集中了200多位专家,设立了18个子课题进行分类研究,对经典作家的一系列重要观点进行追根溯源的梳理和研究,对国内外理论界各种观点进行分析鉴别,推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并运用和体现到工程的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中。

工程咨询委员会认为,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有助于帮助人们做到“四个分清”,即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使干部群众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好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工程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经典著作编译同基本观点研究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原始文本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格局。

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和引导,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八年来,工程坚持以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多角度、跨学科研究,取得一批有理论深度和实际价值的成果,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不断加大对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力度,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民族宗教问题等,组织理论工作者联合攻关,取得了重要成果。

工程还组织专家对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进行调研,从理论上先后总结了天津、江苏昆山、浙江义乌、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改革等错误思潮,工程组织发表《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等重点理论文章,帮助干部群众辨明理论是非、澄清模糊认识。

通过通俗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这是近年来工程推动理论大众化的一个成功探索。《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读物,直面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已成为通俗理论读物的精彩“连续剧”,连续三届名列“全国优秀通俗理论读物”榜首,去年发行量超过400万册。《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等,很好地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作用。

构筑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夯实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基础

最近,记者在中国人民大学旁听了一堂哲学专业本科生的“哲学原理”课。老师讲得带劲,学生听得认真——这是记者的突出印象。主讲教师罗骞告诉记者,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给比较沉闷的哲学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既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说服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本教材带活了一门课,这是许多高校教师在使用工程教材后的共同感受。

教材编写一头连着理论研究,一头连着教学实践。教材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也是工程成果转化应用的关键环节。工程咨询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科扬认为:“教材的主要对象是当代大学生,因此不仅要提供学科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他们的思想,以造就和培育一代又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目前,工程第一批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科学社会主义概论》、《政治学概论》、《法理学》、《社会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文学理论》、《史学概论》以及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批重点教材《西方政治思想史》、《世界经济概论》、《西方经济学》、《宪法学》、《西方哲学史》、《军队政治工作学》、《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第三批重点教材《中国政治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资本论〉导读》、《伦理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历史理论经典著作导读》、《中国哲学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国近代史》以及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均已出版并投入使用。一个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反映各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几年的实践,工程逐步形成了科学的教材编写机制、严格的审议审看机制、规范的编辑出版机制。教材编写课题组、高校一线教师、各主管单位、工程咨询委员会、工程办公室,各个环节分工明确、密切协作,每部教材都坚持对中央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原则,反复修改、千锤百炼,从教材提纲的征求意见和修改审定,到教材初稿的撰写和统稿修改,再到教材编校审核和正式出版,严格按程序运行,从而确保了教材编写的进度和质量。

在加强教材体系建设的同时,学科体系建设也取得重要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设为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等6个二级学科。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一级学科博士点37个、硕士点13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近600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为骨干,以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为支撑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已经形成,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学科支撑。在工程的推动下,中央党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许多高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马克思主义学科一度弱化的倾向得到根本扭转,为马克思主义的教学和研究不断深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教育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最近,来自全国高校的100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南昌航空大学就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高校思政课教学经验进行研讨交流。“学生愿意听了,老师喜欢教了”,这是思政课教师的普遍看法。大家反映,高校思政课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来,从教材到教学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2004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加强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及改进宏观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在几年内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2005年1月,思政课由原来的7门必修课调整为4门。2006年9月起,4本新教材陆续出版并在全国大学生中使用。2010年,中央批准了硕士、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调整后的5门新课程教学大纲有的已于今年春季学期使用,有的即将在今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

高校思政课教师普遍认为,新教材体现出鲜明特点,知识含量丰富、体例结构合理、语言表述准确,无论是感染力还是说服力都明显增强了。长期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的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李培超深有感触:“新教材的使用,加上思政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结束了思政课教师的‘漂泊’状态,使他们有了‘家’的感觉。”目前,高校思政课一度弱化的状况得到根本扭转,任课教师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事思政课教学30多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锡喜说,中央的重视和工程采取的有力措施,进一步坚定了他“以此为业、以此为生、以此为荣”的人生信念。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工程组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培训,并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评选4门课的“精彩一课”教学示范片,最大限度地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从2007年起,中宣部、教育部连续举办32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3000多人。今年2月至6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组织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5门课程任课教师全员示范培训,培训近千人。工程还编写印发了大量相关教学参考资料,提供了一大批有参考价值的权威书籍和影像资料,帮助广大教师开阔视野和眼界。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告诉记者,经过各方面多年努力,高校思政课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意度明显提高,任课教师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加大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力度,为推动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进行了77次集体学习,工程专家先后有26人次担任讲解。目前,工程专家任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有40多位,任地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就更多了。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八年来的积极探索,工程坚持在出成果的同时出人才,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学贯中西、勇于创新、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已经成为培养理论骨干和拔尖人才的重要基地。

胡锦涛同志强调:“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目前,工程已组建160多个课题组,直接参与工程的专家学者3000多人,间接参与的有数万人,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重要领域。工程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才管理和培养模式,很多学者在这里锻炼成长、增长才干、贡献智慧。

依托课题是工程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工程始终把培养理论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理论人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把课题立项与凝聚人才结合起来,把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在课题组组成上,打破部门和单位界限,来自高校、党校、社科院、军事院校和政府实际部门的理论工作者合力攻关;打破年龄界限,老中青相结合,资深专家对中青年骨干传帮带。工程特别注重对中青年理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在政治上严要求,在学术上高标准,在工作上压担子,努力使他们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zml 本文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加载更多新闻
×

永远跟党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返回政务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