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政务 > 正文

盐池县滩羊产业发展之路

2012-06-23 22:09:54 来源: 新华网
0
分享到:
T + -
宁夏盐池县是全国266个牧区县之一,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天然草场植被培育了独一无二的特产“盐池滩羊”。为解决产业发展和生态修复的矛盾,盐池县探索出一条舍饲圈养之路。近年来,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滩羊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新华网宁夏频道6月22日电(记者杜晓明、任玮)宁夏盐池县是全国266个牧区县之一,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天然草场植被培育了独一无二的特产“盐池滩羊”。为解决产业发展和生态修复的矛盾,盐池县探索出一条舍饲圈养之路。近年来,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滩羊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盐池县宏翔养殖园区,“羊老板”史俊向记者讲起了他的致富历程。宏翔养殖园区现有羊棚1100座,养殖户105户378人,滩羊存栏7万只。去年,园区共出栏滩羊20万只,纯收入1400万元,年人均收入3.7万元。

史俊说,2008年建园初期,农民不愿进园,整个园区只有5户养殖户,多数棚圈空置。如今,羊棚成了抢手货,农民抢着进园。“为啥?因为有效益。”史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初他花了50多万元翻建棚圈。到年底,存栏的2000只羊不减反增,出栏的3000多只羊平均每只售价1000元,实现销售收入近300万元,挣回好几个50万。

从小放羊的羊倌史俊现在是宏翔养殖园区的管委会主任,他告诉记者,以前养150只羊得3个人操心,现在舍饲圈养2000只羊只要4个人负责;过去“信天游”式的方法养羊“瘦了喂肥,肥了跑瘦”,100多只羊一年最多出栏10多只,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每斤羊肉23元左右,相比2002年翻了4倍多。

分散养殖、集中管理、统一防疫的规模化舍饲圈养模式让养殖户积累了经验,深谙“致富经”的羊老板一门心思扑在自家的羊棚上。今年宏翔养殖园区很多养殖户花大价钱改造、扩建棚舍,把敞篷的羊圈改成冬暖夏凉的瓦房。他们说,瓦房里养羊雨雪天也不怕损失,长得好,每只羊能多卖50元。

盐池县农牧局副局长黄玉邦说,目前盐池县共有滩羊251万只,规模养殖园区122个,标准化圈舍1.4万座,规模养殖户近3000户,规模化养殖比重达51%。快速扩张的养殖规模、红火的经营场景,与10年前一度跌入低谷的盐池滩羊产业形成鲜明对比。

上世纪80至90年代,“事畜牧、尚畜牧、善畜牧”的盐池人几乎户户放牧、家家养羊。黄玉邦回忆,当时的盐池大草原“天上一片云,地下一片云”,最多时全县有86万只滩羊在草原上啃食植被。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的生产力发展使环境迅速恶化,草场逐渐裸露出斑驳的黄土、沙地,沙化面积逐年增加,人们被风沙撵出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富足水土,举家搬迁。为了恢复生态,盐池县从2001年底起在全县封山禁牧。

盐池县委书记刘鹏云说,滩羊是盐池人民的根,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支柱性产业,要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滩羊产业发展的矛盾。在既要生态效益又要经济效益的两难抉择中,盐池县探索出一条舍饲养殖道路。自此,盐池滩羊产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历程。

目前,盐池已初步形成饲草种植、技术研发、良种繁育、园区饲养、市场交易、精深加工为一体的滩羊产业链条。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全县将建设100万只滩羊基础母羊生产基地和100万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以此为支撑,到2015年,盐池县滩羊饲养量预计将达到400万只,羊肉总产量达4.8万吨,滩羊产值有望超过20亿元。

从放牧到舍饲圈养,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羊倌们纷纷变成了羊老板,实现了他们“羊过千(元),牛过万(元)”的发家梦想,生态环境也逐步得到修复。今天的盐池,绿了草原肥了羊,户户农民致富忙。(完)

张佳峰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加载更多新闻
×

永远跟党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返回政务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